作者:贾峻
和君恒成合伙人
和君恒成县域经济研究院院长
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,无疑是中国新一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,为来年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政策指明了方向。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公报的内容对比以往,在政策内涵、施策手段等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变化,这对企业发展在新的一年意味着什么,值得我们关注。
2022年整年经济工作的主题,一个字“稳”。2021年是稳中求进,那么今年专门提出稳字当头加以说明,“稳字当头”和“稳中求进”反映了中央对局势稳定有较为迫切的要求。
1、 稳字当头
内部环境面临“需求收缩、供给冲击、预期转弱”压力。中美欧关系、疫情影响、台海问题等外部环境复杂严峻,不确定性增强。近2年内需增长近乎停滞、企业困难、商业萧条、生育率下降。作为管理咨询师我们走过很多个城市,和我们的同事、商业伙伴和服务的企业在各地沟通下来,都反映今年生意很难。有的企业家甚至说,今年可能是过往几年中最困难的一年,也是未来最好的一年。这种说法很悲观,但也的确反映了我们面临的巨大的压力。
再次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意味着政治上不折腾。从十八大到今年,换届基本完成,新届干部对未来更充满信心,更会坚定地执行中央政策。同时今年是继1945年八年抗战的胜利后的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、1981年改革开放之际的《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》,再一次提出的重大决议——《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(讨论稿)》。在这样的一个重大决议提出的时候,往往都意味着对过往进行一个总结和对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展望,可见中央的决心。
“稳定宏观经济大盘”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”:年初时我国GDP的增长达到两位数,但今年三季度已经掉到4.9%,四季度估计还会下滑,一些研究院所分析可能会到3%左右。考公的人数和考研的人数创历史新高,对互联网和新兴网红行业的整顿确实一定程度影响了就业。毕业人数的增加和企业吸纳就业人口能力的下滑,双重压力下,形势确实比较严峻。
2、稳中求进
稳中求进,关键是要进。中央列出了包括宏观政策和微观的十大政策:财政、税收、货币、公平竞争政策、结构政策、房产政策、科技政策、改革开放政策、区域政策、社会政策。
除此之外,关于五个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:
(1)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和实践途径;
(2)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;
(3)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初级产品供给保障;
(4)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;
(5)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。
按照稳中求进里面的十大政策,跟大家分享一下对明年经济工作的一些举措认知。
“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,加快支出进度”,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”,表明2022年国内财政政策可能更加积极以便应对需求收缩压力。在当前的形势下投资的拉动还是不可缺少,估计时间会提前到上半年出台若干政策。到目前为止已经释放出来的专项债新增了1.46万亿。从一些不确定的消息能看到,中央可能会增加2.9万亿的投资,对比在2008年的时候的4万亿的投资,这次的力度确实不小。这次中央工作会议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的投资,楼市、股市的压力会缓解。有一些学者提出股市可能会冲四千点,预估在一月份或者二月份会看到变化。货币政策可能降准、降息,稳健的同时保持流动性充裕,特别是面向新基建、新能源、数字经济和消费领域。首先要拉动经济的结构的转型,其次要刺激消费。
3、新的减税降费政策要强化支持力度
“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”,对新能源企业利好。在双碳战略下,很多地方前段时间拉闸限电,因为指标层层分解,县和市的能源指标、土地指标等都达不到要求。现在实际上是在原严格限制的基础上开了个口子,拟新增的可再生能源是不纳入到能源消费总量,鼓励用新能源,比如风电、水电、火电、生物质能源等可再生能源,鼓励用更环保的方式,用可再生的方式获得能源。平台经济是互联网平台发展到高级阶段的新经济形势,特别是一些超级平台,也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。西方一些国家对于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入驻也是比较抵制的,因为一个大型超市入驻,小门店就会垮掉。由于超大平台,小的个体经营者难以坚持,这不利于整个国家整体的发展。故在2021的11月,隶属于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的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,更有利于业务量大、专业性强的反垄断执法有效开展。基于此,未来出现具有垄断发展趋势的大型平台企业可能性不大,有助于扭转中小微企业发展全面放缓的态势,也有助于提升制造业核心的竞争力。中小微企业有56789的说法---贡献了50%的税收、60%的GDP、70%的创新和90%的新增就业。中小微企业是行业金字塔的塔基,没有他们就没有塔尖。如何增强供应链的韧性,促进中小微企业的融资、增量、扩面,这是下一步中央要考虑的。结构政策要打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环节,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畅通国内大循环。在消费方面,加强中国新能源,包括光伏、风电、新能源汽车、最重要的是零部件、动力电池、住宿和餐饮业、租赁和商务服务业、批发和零售业,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、金融业、信息传输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要保持持续稳定增长。最近两个月,商务部牵头出台了很多扶持物流和冷链物流的政策,就是要畅通国内大循环,打通内部生产、消费、分配等各个环节。我们在有的省做咨询项目的时候,省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很多的政策,鼓励仓储物流企业投资和发展,这也属于结构政策调整,仓储物企业有很大的发展机会。今年还有一个大举措:央企总部搬迁拉动地方经济增长。三峡集团回归到武汉,船舶集团正式迁入上海,稀土集团设在江西赣州,通过央企总部搬迁和设立,拉动地方的经济结构调整,助力地方经济转型。房地产直接影响国民GDP约17%,不可能让整体的房地产最后进行硬着陆,这个着陆点是“新的发展模式”,包括不排除合理安排房地产银行贷款,支持居民购房刚需,保障市场供给等刚性和软性支持。很多三四线城市和周边城市的房价的下跌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,因为各个省都在实行做强省会战略。的确,我国也在做城市群战略,但最终人口的聚集是向核心城市、向一线城市、向省会城市聚集。那么三四线、五线城市房价往下跌,回到它合理的价位,是必然的一种趋势。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科技方面、强调国家的力量。“科技、产业、金融良性循环”是对核心科技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表述。下阶段对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力度加强,核心科技新兴产业将迎来政策红利期。这三条研发线在未来会强化。对科技型企业来说,争取政策和经费是很好的机会。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是今年第一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。从畅通国内大循环的角度来看,贯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环节,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。从企业的视角看,这项政策帮助企业从原来的债权融资转向直接的股权融资,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,提供了很大的便利。北交所专门由最高领导人来宣布成立,国家在这方面的决心可见一斑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,重点是全面和平衡协调性。对内区域发展,就是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,粤港澳大湾区、长三角一体化、成渝经济圈等城市群协同发展, 对外就是 RCEP协定等。中国14.1亿人口,东盟十国是6.5亿人口,再加上日、韩、新西兰、澳大利亚,超过23亿的人口,和北美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相比,量级不相上下。通过融入这样大的经济圈而且起到领导作用,为未来我们加入更高门槛的CPTPP(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),奠定了基础。这些带来的商业和发展机会都值得关注:比如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带来的机会,中老铁路开通带来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的新机会等。我们面向东盟十国这样一个6.5亿的庞大市场,类似改革开放时期中美面向我们。我们当时处于微笑曲线的下端,而如今我们面向东盟,处于微笑曲线的两端,这会产生大量企业可以把握的新机会。中央强调疫情的防控,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,日常粮油肉蛋奶果蔬等保供稳价等,都是保障民生的经济工作底线。1. 根据“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”方向,抓基建项目机会,特别是基建设施项目机会;
2. 根据“重在突破供给约束堵点,重在打通生产、分配、流通、消费各环节”方向,抓商贸物流业发展机会,特别是未来拉动内需所需要做的基础的工作;
3. 根据“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”,抓生物质燃料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机会;
4. 抓国际贸易机会融入国际大循环,尤其是RCEP、未来的CPTPP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、保税物流中心等机会,加快融入一带一路,特别是南边一路的国际大循环里,也是很好的出路;
5. 抓央企总部搬迁的配套机会。中国电子到深圳,一定拉动当地例如芯片这样的的电子创新产业。万亿级别央企总部会带动研发、就业、产业机构调整完善。地方企业围绕大型央企,做相应的产业链的一些布局和配套,也都是企业发展的机会;
6. 根据在“教育、医疗、养老、住房等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领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”方向,抓细分领域模式创新机会。改革深入的过程中,我们可以在传统产业中通过模式创新发现新的红利。